- / 硕士生导师
龚建培
教授 / 硕士生导师
1961年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8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染织设计专业,获学士学位,
1992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染织设计专业,获硕士学位,留校任教。
2018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专业,获博士学位。
主要研究方向:
纺织与服装历史、纤维艺术与纺织品设计担任主要课程:
纹样设计、手工印染设计、纤维艺术设计、毕业设计、毕业论文等。主要社会兼职:
国际自然染色协会中国理事、国际防染艺术家联盟创始人、中国工商联服装纺织专家委员会委员、中国流行色学会色彩教育委员会委员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议专家。主要个人荣誉:
获中国室内设计杰出设计师奖(2009)
南京艺术学院刘海粟优秀教学奖(2016)
南京艺术学院优秀共产党员(2015)
江苏省教育厅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(2020)
江苏省教育厅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(2009)
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
亚洲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主要科研成果:
“工艺美术设计教学体系”获江苏省高等教学成果二等奖,南京艺术学院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(2004);
教材《纤维艺术的设计与制作》入选教育部普通高校“十一五”规划教材(2006);
南京艺术学院第二届“优秀教学奖”(2012);
研究项目“传统染色产业的现状与创意发展研究“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(2013);
“旗袍艺术——近代旗袍及面料研究”获国家“十三五”重点图书(2017)及国家出版基金(2019);
“诗意江南”,获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(美术创作)(2017)。
论文《尴尬与缺失》获江苏省第四节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(2014);
设计作品《经纬千秋》获2014首届江苏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紫金奖银奖;
设计作品《穹镜》第四节届江苏省民间文艺“迎春花奖”铜奖(2015);
设计作品《月影忆疏》等四幅获首届武汉纤维艺术展学术奖(2018);
论文《时尚叙事的被动与主动——流行色在丝绸设计中的历史情境以及叙事主体、模式(1960-1985)》、《新中国丝绸色彩设计的策略、范式及特征初论(1951-1976)》同时荣获中国流行色协会 “2020中国色彩学术论文”优秀奖。
主持、完成江苏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,“中国近代纺织艺术的文化转型研究”(09SJB760002)项目主持人;
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“民国旗袍研究”(11YSD019),项目主持人,2015年结项;
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“多维视域下的民国旗袍及织物艺术研究”(12YJA760016)项目主持人;
“诗意江南”,获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(美术创作)(2017)。
主持完成文化部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项目”(2016);
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“印染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策略研究”(11YJA760038);
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“中国设计思想及其当代实践研究”(16ZD06)。
“新中国丝绸设计文献整理与研究(1950-1989)”获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。
编写出版《旗袍艺术——多维文化视域下的近代旗袍及面料研究》《中国家纺文化典藏·经典工艺分卷》,《摩登佳丽——月份牌与海派文化》(中英文版)、《纤维艺术的创意与表现》、《装饰织物与室内环境设计》、《手工印染艺术设计》、《刺绣艺术设计》、《服饰面料的开发与设计》等著作和教材多部;在中文核心、CSSCI期刊发表《20世纪中期江浙沪丝绸设计、开发特征概说(1)(2)》、《论纤维艺术的称谓及概念界定》、《月份牌绘画与海派服饰时尚》、《民国前期杭州丝织品种发展特征研究》、《民国时期苏州丝织产业及品种发展特点研究》、《海派文化与民国时期上海丝织品种的创新》、《论民国时期织物设计的主流文化特征》、《<上海漫画>中的旗袍与改良(1928——1930年)》、《图像“更衣记”——<上海漫画>中服饰图像的叙事解读(1928~1930)》等论文60余篇。
受邀在马来西亚槟城博物馆画廊举办《龚建培教授蜡染艺术展》(2016);
受邀在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(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)举办《诗性的律动——龚建培蜡染艺术作品展》(2017);
受邀在香港理工大学服装馆举办《龚建培民国旗袍及织物研究展》(2019)。